Google
 

Monday 10 December 2007

"遲鈍"一點未嘗不是好事呢?!

投資者 需培養鈍感力

12月 10日 星期一

【明報專訊】近月股市大幅波動,一時說港股直通車將啟動,一時直通車又誤點,既有內地經濟繼續高速增長,也有隨之來、不斷加大力度的宏調政策。美股方面, 則有次按風暴的擴散,卻也有連番減息的利好消息。面對利好和利淡消息紛陳,不少投資者可能會感到暈頭轉向,更可能惶惶不可終日。

反應太敏感 左一巴右一巴

一般人以為,要在投資市場獲得好成績,就要對各種消息能作保持敏感度,並要迅速作出回應。但事實在過去數月的波動市,卻有不少投資者因過於敏感和反應太快,反而是「左一巴、右一巴」,而就算是沒有被「震」走,卻也可能食不知味,睡不安穩,賺了錢也賠了健康。
日本知名文學家、港人熟悉的《失樂園》作者渡邊淳一,以其本身擁有的醫學博士知識和融合人生經驗,創作了近日在日本非常流行的「鈍感力」(The Power of Insensitivity)一詞,對那些整天焦慮不安的投資者,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渡邊淳一在其著作《鈍感力》指出,人往往以為單靠聰明才智,遇事能迅速作出反應,便可在人生、職場,以至各種領域得到成功,其實不然。事實上,往往才智高超之士,對外界和身邊的事物和批評最為敏感,於是便也最容易受到傷害。

鈍感者多以平常心處世

於是乎,遇到上司批評,同事間的冷嘲熱諷,或稍受挫折,便整日的被負面情緒所困擾,再沒有奮鬥的衝勁。對於一些閒言閒語,更加會放在心頭,甚或信以為真,影響了工作和家庭。
相反的,擁有「鈍感力」者,卻可對批評和閒言閒語以平常心視之,幾可保持心平氣和,更可不讓和身邊的人關係惡化,可繼續專心的工作,慢慢的從危機之路走過去,達至最終的成功。
在投資市場裏頭,是否擁有「鈍感力」可能更加重要,不會因三天兩頭的股市波動而焦慮不安,又或是只要是有任何利淡消息出現,便會嚇得心膽俱喪,打亂了原來的部署,早早便被「震」出局,縱使原來持有的股票最終錄得巨大升幅,也只有徒呼奈何。

主管事事上心 只會筋疲力盡

其實,作為一個部門主管,也需要培養出「鈍感力」,就如在任期間積極推行經濟改革的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也說:「首相不應凡事在意,『鈍感力』十分重要。」一間商業機構,主管若事事也上心,事事也在意,便只有落得筋疲力盡,最後卻誰也不能討好,以至整個機構也為所累。
大家還記得前特首董建華是如何自詡「朝七晚十一」?而另一位被傳媒稱為「不知疲倦」的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,如何不懂放鬆,在繁重的工作中中風而逝?《三國演義》裏頭,才大如諸葛亮者,也為司馬懿指為「事必躬親,食少事繁」,斷定其「豈能久乎」?